新意文化网>>绩溪>>风流人物                                                    

 
生平简介:
 

    汪静之,男,生于1902年,原籍绩溪县上庄乡余村。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 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著作:             
  《蕙的风》
  《耶苏的吩咐》
  《翠黄及其夫的故事》
  《鬻命》
  《寂寞的国》
  《人肉》
  《父与子》
  《作家的条件》
  《诗歌的原理》
  《李杜研究》
  《爱国文选》
  《诗廿一首》
  《天亮之前》
评说:
当年《蕙的风》的反响:

 

主要作品选:
 

   《蕙的风》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死 别》


我死后你把我葬在山之阴,山之阴是阴凉而寂寥;
我要静静地睡在这里,我不要太阳光的照耀。
你不要种梅花在我的坟旁,梅花会带来春天的消息;
我愿永远忘了艳丽的春天,它会使我墓中人流涕。
你不要种牡丹在我的坟前,牡丹花是那样妩媚轻盈;
我埋在地下的骷髅,也要为它辗转反侧,不得安宁。
你不要种石榴在我的墓后,榴花的殷红有如火焰;
我已经变成化石的死骸,也要因它而复燃。
当秋天来了,你不需去洒扫,让秋叶坠落纷纷;
我愿一年年的秋叶积压在坟上,把我埋掩的深深。
你莫为我悲啼,那会使我想起生前你我恩爱的年岁;
冷落的沉寂的墓底的枯骨,要为了回忆而粉碎!

 
  《伊底眼》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