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文化网>>绩溪>>风流人物>>胡雪岩

 
企业家如何学胡雪岩?

 作者: 何焰    文章来源:滨海新区网 2004年12月22日

 
今年四月份去杭州讲学,讲课完后学生强力推荐我去看一下号称“晚清中国第一商人”的胡雪岩故居,他的一生的传奇都在杭州;我之前多多少少听过这位闻名遐迩的商人,还了解到许多人很推崇他的经商艺术和把握乱世的创业哲学!抱着好奇心,在绵绵的江南细雨中,我去拜访了这位晚清第一老板在西子湖畔的故居! 

胡雪岩的故居从外看很平常的大户人家,占地10.8亩,建筑面积5800多平方米,占地不到一公顷,也没有见什么雕梁画栋,第一眼感觉很平常,论规模,还算不上怎么太宏大。更令人觉得奇怪的是,临近大马路看不到门口,更没有中国式的照壁,学生领着我在后面的一个小巷才进入大门口,我不仅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著名的府邸会将重要的大门开在后巷。学生一脸崇敬地解释说,这是胡雪岩特别设计的,其含义是财不外露,有钱要谦虚!看来这位红顶商人的确有一套!

一进入胡宅,迎面就是约200平方米的正门和轿子厅,整体梁架结构的用材,真就比故宫还要讲究,用的全部都是古银杏木。轿厅摆放着胡雪岩当时的两顶四人官轿,都是用上等楠木做成,对照现在的标准,这两顶官轿相当于劳斯莱斯了!站在厅堂之中,不难让人想象得到当年胡家车水马龙、高朋满座、笙歌燕舞的富贵荣华情景。

府邸里中轴区的待客议事区,西侧的观赏游玩的园林区,东面的为家人生活区,格局分布有致。十三楼、芝园以及众多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建筑,大都构思巧妙。尤其是装饰的砖雕、木雕、石雕、灰雕,琳琅满目,无品不精,远非通常所谓“雕梁画栋”所能描绘。至于所用的木质建材,包括梁、柱和屋内的隔扇装饰,用料之考究,除了皇宫,恐怕很少有与之匹敌者;举凡紫檀、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国榉、红木等等,几乎成了高档木材的博览会展。

再往里参观,正厅的“百狮楼”,因在紫檀木栏杆上雕有100个狮子而得名。正厅中央摆放着三张宴会桌,全部是用上等的红酸枝制成;听导游介绍这里是胡雪岩接待高级官员的地方,每张桌子都价值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我对中国古建筑和家具知道很少,但听到这个价格都到吸一口气;整个参观过程,这种令人惊讶的财富处处可见:许多装饰和家具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昂贵的,整个胡雪岩故居还融合许多西方的设计和布局,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小的皇宫,据估计如果按胡雪岩当时的建筑工艺、装饰材料和人工费用,摆设的名人字画,对应今天可比价格大概一亿美金,可以与比尔盖兹的世界第一豪宅比美!

胡雪岩故居的内部的极其奢华和外观的简朴是很大的反差,我对胡雪岩当初那种内敛的感觉一下子消失!

如果今天只是为了谈游览胡雪岩故居的感觉,本文只能算一篇小学春游的作文。我更多的是在参观完胡雪岩故居,思考了很多管理之道,针对社会上曾经许多企业家推崇学习的“胡雪岩热”做一次反思!

为什么胡雪岩死后不到十年,其家道迅速败落,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胡雪岩生前积累金钱富可敌国,能够建起这么一栋价值过亿的豪宅就可见其财富之巨大;但很讽刺的是,就在胡雪岩死后不到十年,其子孙就将这栋豪宅抵押给别人了(大学士文煜)。即使按照中国富不过三代,通常家道败落也在第三代手上,需要数十年。而胡雪岩败家却仅仅九年就一败涂地,这个败家子的败家速度也算是世界纪录了。以胡雪岩这么优秀的商业基因却后继无人?究其根本原因,是胡雪岩根本没有培养出接班人,之所以培养不出接班人,是中国农业文明中培养出的商人缺乏正确的财富观。财富观是对金钱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财主式的财富观,钱是私人挥霍享受的财产,用于买靓车,建豪宅、养妻妾之类的“消费”,这时无论财产是数亿之巨,都只是收入而已。

第二阶段:钱是作为企业发展的资本,企业家拿钱最大化地发挥个人能力,办企业、兼并收购企业、从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处于这个阶段,胡雪岩的经历是对这两个阶段的最佳演示!

第三阶段:财富的社会化阶段,对于富豪来说,他已经思考财富的意义和价值,财富是属于全社会,不是为了个人政治资本而被迫参与社会慈善,而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上苍的恩赐。超级富豪洛克非勒在其54岁时,因巨额财富并不能为他赢得社会尊敬,差点自杀前,终于领悟到这么一个理念“上帝是冀望他造福人类、而不是私人享受才赐予他金钱”,于是洛克非勒在晚年全心于慈善,创办了洛克非勒基金、芝加哥大学、洛克非勒大学,终年98岁,他死前说“上帝通过慈善之手让我获得了45年寿命,并且给予了我尊严和爱”。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兹在2003年就立下遗嘱,将价500亿美金的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给孩子只留下3000万美金和价值一亿的豪宅,98%的财产奉献给社会。世界第二富豪巴非特也将其99%的财产捐献为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计划生育方面的研究基金等;

胡雪岩如果与洛克非勒、比尔盖兹比较,在商业成就上,三者不相伯仲;但论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洛克非勒、比尔盖兹有非常伟大的成就—教育、疾病治疗,胡雪岩却乏善可陈;论对后世的影响,洛克非勒、比尔盖兹构成人类一个个高尚的符号和代名词,而胡雪岩留给我们的只有惋惜!

胡雪岩的家道败落是缺乏合格的接班人,而这种缺乏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商人缺乏正确的财富观。现在很多五六十岁的企业家面临企业最深刻要命的问题:就是缺乏合格的接班人。

如何培养接班人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胡雪岩现象对所有想学他的人一个启示,培养接班人首先必须培养正确的财富观,这是一个传家的精髓;如果不能给自己和后人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那么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家都会应验卡耐基那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在胡雪岩故居的名人留言中,我看到一幅意想不到的墨宝,写得很意味深长,题词是这样的:“胡雪岩故居,见雕梁砖刻,重楼叠嶂,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 朱镕基二00二年五月偕夫人及爱女于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的商业集团与“胡庆余堂”的启示

胡雪岩一生赚钱赚得一塌糊涂。他经营的产业,广及生丝、粮食、茶叶、房地产、药铺、当铺、钱庄、军火。可以这么说,当时最赚钱的生意,他几乎全都囊括了。盛极时,他的商号遍及全国,资产有白银2000万两、良田万亩。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说法,胡雪岩商业集团可是说是在多元化经营方面获得巨大成功,但今天你想在杭州找到胡雪岩商业集团曾经经营过的企业的话,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去—胡庆余堂!

为什么胡雪岩庞大的商业集团今天只剩下胡庆余堂?为什么其他的产业都随着胡雪岩的死去而消亡?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胡雪岩是最早实现其商业模式多元化的:贸易(生丝、粮食、茶叶、军火)、房地产、金融(当铺、钱庄)、实业(药铺—胡庆余堂)。许多企业家对胡雪岩的崇敬在于他能在短短三十年能打造起这么一个商业帝国,而且样样赚钱,是多元化成功的典范。相比之下,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晋商、徽商,生意做得再大,也都只在一两个行业成功,如山西商人开钱庄,安徽商人做贸易和流通。现在许多咨询师都在争论“中国企业要进入500强,到底应该采取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经营?”。胡雪岩先生一百多年前不就证明,多元化是可以成功的吗!

事实并非如此,当我深刻地研究胡雪岩商业集团的成长历程和产业结构,我发现胡雪岩能从“一个钱庄小伙计到中国最大的官商”的商业传奇,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成功就是权利“寻租”,官商勾结,官商一体。

晚清末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活动的萌芽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寻租活动随之滋生,胡雪岩式清楚地认识到金钱来自于资源,而最大的资源配置就是官僚集团,因此,要想富,首先就是要"官商勾结",进而"官商一体"。于是他所"勾结"过的官都是掌握当地最大的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有把持东南的何桂清(官至两江总督),王有龄(官至浙江巡抚),其后又成为权倾朝野的左宗棠的心腹。胡雪岩真正腾飞就是与谋得一个拜见左宗棠的机会,他带去的见面礼便是十万两现银,"报效军中"。那么他的此类"寻租租金"最终又为他赢得了多大的实际利润?左宗棠新疆平乱时期因军饷不继,委托胡雪岩在上海为他筹借洋款、购买军械,胡经手六笔,借款总额一千七百万两,利息累计达八百万两,仅此一事,他个人就从中净赚约二百万两银子。现实商业社会中,许多成名立万的企业家,当初第一桶金恰恰就是某个领导的批条,某个首长的招呼,拿到某种稀缺资源(土地、汽车、香烟、原始股票),一转手就赚了;从历史角度而言,他们能不打心眼佩服胡雪岩吗?

如果你循着这条思路去看胡雪岩的产业构成,贸易(生丝、粮食、茶叶、军火)、房地产、金融(当铺、钱庄),哪一样不是依靠官府背后的权利资源支持(甚至垄断经营)发展起来的?胡雪岩的商业帝国的经营不管做得多大多强,核心都依赖着一个人—胡雪岩。更准确地说,是依赖整个官僚集团对胡雪岩的某种程度的信任和相互利用。因此,一旦这种联结这层关系的核心链子掉了(左宗棠之死),胡雪岩商业帝国也就轰然倾倒,其实胡雪岩商业集团根本不存在什么多元化,只是权利资本和商业资本结合在一起谋取利润最大化的时候,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在商业规律里,多元化经营背后一定要有一套业务战略和控制体系。有人做过统计,发现大约80%左右选择多元化经营的公司,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真要发展多元化,GE是一个成功典范;GE在多元化成功经验中最著名是GE把“既保持大公司的实力,又保持小公司的灵活机制”,这是思想层面的学习GE。在操作层面上,GE有一套精心打造的“业务运营系统”,说白了,就是一套非常强大的执行力系统。GE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做到了“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才获得了多元化的成功;而中国企业家要想谋求多元化,从头(战略思维)到脚(执行力)去学习GE。胡雪岩在这点上,根本没有遵循过商业规律,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我们再回头谈谈胡庆余堂,为什么它是硕果仅存的呢?道理非常简单,胡庆余堂的经营一直是唯一靠自己的诚信经营和服务质量生存,(官府可以通过强权和指令,农民养殖蚕丝和种的粮食买给谁,谁有资格经营钱庄,谁能拿到土地开发房地产;但没权指挥老百姓到哪里看病,到哪里抓药);在胡雪岩的商业集团中,胡庆余堂是唯一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胡雪岩掌握的权利资源帮不上太多的忙,胡庆余堂自然也就要依照商业规律办事,如诚信、质量、关注客户,因此它最终成为百年老店。

任何人都有其历史使命和时代局限性,胡雪岩如果当时不选择“官商勾结,官商一体”,他可能永远是默默无闻的钱庄小子?胡雪岩演示给我们的是,乱世的生存法则?成长中如何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如何将资源转换为财富?改革开放二十五年以来,很多企业家经历过胡雪岩的经历,感同身受,读一读《胡雪岩传》,的确思绪万千,赞同、佩服,更多的是寻找答案,寻找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模式。但是,我想说,胡雪岩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为什么?

首先,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其伟大在于,加入WTO,我们终于打开思想的国门,将我们的思想、将我们的政府、将我们的企业,真正去面对世界的竞争,去与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竞技。简单而言,2002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农业文明国家。2002年后,中国必须迈向工业和科学文明。影响中国企业思维最重要的改变,是经营理念的改变。说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科学管理,而中国古代传统企业管理的核心却是伦理管理。在传统企业里,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而是师傅和徒弟、老板和伙计的关系,又或者是宗法、血缘等关系。伦理文化在传统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胡雪岩的核心资产—钱庄,是一种中国古来的商业形式。钱庄肯定竞争不过银行,胡雪岩也斗不过洛克菲勒。我最推崇江泽民的一句话,总结了近代史中国的失败,就是没有——与时俱进!

其次,现代企业制度挑战传统的权谋文化。胡雪岩是深刻理解了中国官僚集团文化,也认真学习了西方文明,他认为调节这种矛盾的解决方法,就是“权谋”,也就是当遇到商业资源冲突的时候,最有效的手法就是“以民制夷、以夷制官、以官制夷”,然后通过扮演中间协调者,获得利益最大化,这是一套标准的权谋书。胡雪岩权谋更多地是停留在战术层面,对企业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因为要把一个企业做好,不仅要学习战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上升到更深层次,即思想领域的层面。台湾、香港、西方称之为理念,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思想路线决定一切。但胡雪岩的做法仍然被许多企业家效仿,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罢了。

胡雪岩其实是靠对人的投资起家的。当时他在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闲暇时常到附近的茶馆聊天。在那里他看中了一个名叫王有龄的落魄书生,他觉得这个人很有才华、前途无量;又打听到这个书生本可以进京谋官,只是没有钱。胡雪岩问他需要多少钱,书生说大概需要五百两。这时钱庄刚好有一笔收不回来的烂账,于是胡雪岩想方设法把这笔钱收了回来,并借给了王有龄。结果,胡雪岩给老板炒了鱿鱼,从此流落街头,因为五百两银子相当于他十几二十年的薪水。王有龄当官以后,返回来把落魄的胡雪岩找到了,他说我帮你发财,并准备风风光光地把当初的五百两银子还给钱庄,出一口气。但是胡雪岩说不行,他让王有龄悄悄地把钱还了。就是这件事情,使得同行对胡雪岩的评价很高。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胡雪岩用人。他做药材生意时,手下一名采购员错把豹骨当虎骨进了货,而且数量不少。刚提拔的副手直接向胡雪岩打了个"小报告",胡经查实后即令全部销毁。为此负责进货的正手准备引咎辞职,胡雪岩作了两个决定。首先,拍拍这个正手的肩膀,说忙中出错,在所难免,以后小心就是了;然后把那个告密的人开除了。他说,如果出了问题,就应该直接向老板汇报,而不应该从背后打小算盘,否则很容易把生意搞垮。

胡雪岩是有他的经营理念的,要不他不可能聚集那么多人,也不可能"富可敌国,资产半天下"。第一个故事说明胡雪岩有投资家的眼光。第二个故事说明企业里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善意的出发点,不应当把坏的东西延续下来,另外还包括了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的东西,就是注重仁义。深层次来讲,胡雪岩一直都在很恶劣的商业环境下生存,能够生存并且成功的商人,一定是把某些东西发挥到了极致。权谋对于胡雪岩来说是一种生存方式!

胡雪岩成功是因其个人本身拥有一些基本层面的东西,比如说诚、信、德,他遵从了,在他所处于的那个混乱年代,能坚持这种基本商业规律,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现在的时代,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做企业就象跑一场马拉松接力赛,一场没有终点,永远存在起点的马拉松!企业家就是一个马拉松选手,你从婴儿跑到老年,权谋能帮助你在一段路程领先,不能帮助你永远领先;而且权谋又是完全属于你个人的东西,它不能传授,只能靠领悟和实践,;当你跑不动的时候,它也就失效了。下一个接你棒的人,如果你只教过跑步的秘诀,但从来没教授过跑步的基本功,那么他就不知道如何跑下去,不知道如何领先,或者使蛮力,早早透支了体力,提前倒下。一个想自己企业永远领先或者不掉队,必须从现在开始练习两个基本功,第一个基本功是遵循基本的商业规律和价值公理,这是练身体基本素质;第二个是建立凝聚人心价值观,这是练习寻找方向!

思考于2004年4月26日杭州回广州飞机上,做成于5月9日

该文章是读蒋汝祥博士的《差距》后的反思,并参考了张英的“经商莫学胡雪岩—小议“寻租”与腐败”,以及高德步、张在东、姜汝祥,李雪松在网络上的对话而得,在此表示感谢!

  

文化民俗 风流人物 旅游观光 古徽家具 读者论坛

E-Mail: newcncpt@hotmail.com

Copyright ® New Concept Chinese School, 1997